芯明心理治療所
    CLOSE
  • 認識芯明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服務項目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早期療育暨兒童個別心理治療
    • 青少年個別心理治療
    • 成人心理治療
    • 伴侶心理治療
    • 家族心理治療
    • 專業人員督導
    • 員工心理健康及員工協助方案
    • 預約方式
  • 衛教資訊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Copyright © 2019 MIRACLE

睡得好有訣竅:幫助睡眠的認知行為策略

  • 首頁
  • 衛教資訊
翁一婷 資深臨床心理師 

根據長庚醫院睡眠中心(2017)公布的調查結果指出,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.3%,大約每10個人當中就有1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。處理惱人的失眠問題,除了藥物協助之外,一些認知與行為取向的策略也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,簡單說明如下:
 
一、睡眠衛生教育:對於可能影響睡眠的行為所提供一般性的指引:
►固定作息的時間,尤其是上床睡覺與起床的時間。
►避免晚餐吃太多
►減少尼古丁(香煙)、酒精、咖啡因的攝取
►固定運動有益睡眠,但睡前3-4小時避免劇烈運動
►避免過長時間的午睡(超過30分鐘不宜)


二、行為策略:刺激控制法
   刺激控制法建議患者躺床後除性生活外,避免其它與睡眠無關的行為,包括閱讀、看電視、討論家事、檢討或計畫日間工作、甚至看鐘等等,床最好只和睡眠連結。睡前時段前可進行一些固定的常規行為,如:盥洗、保養、和家人道晚安、聽助眠音樂…等,每天固定進行培養睡意。在關燈準備入睡後,若覺得好一陣子都睡不著時,就必須離開臥室,可以在客廳或其它房間從事一些寧靜而不費神的活動,大約半個小時,等重新覺得想睡時再回到床上。固定每天起床的時間,即使前一夜睡不好也要堅持下去,並避免白天小睡。


三、行為策略:限眠療法
    失眠患者因為常感到睡眠不足、精神不佳,因此到了起床時間仍持續躺床而不願起床,其結果不是造成白天補眠就是長時間躺床仍睡不著,但不管是白天補眠或是躺床,都會影響正常的夜間睡眠,導致當晚更睡不好。所謂限眠療法必須先記錄睡眠日誌,自己紀錄每天上床時間與入眠時間(估計值),計算睡眠效率(實際睡眠時數/躺床時數),縮短躺床時數以符合實際睡眠時數,以每夜不低於4.5小時為原則,必須禁止超過預定時間的躺床或瞌睡行為。每5-7天調整躺床時數,若睡眠效率超過90%時可以延長15分鐘躺床時間,當效率低於85%時就需要縮短躺床時間15分鐘。


四、行為策略:放鬆法
    許多失眠患者常常受苦於緊張的情緒、緊繃的肌肉、不斷入侵的思緒,以致於難以成眠。學習放鬆技巧有助於降低緊張感、放鬆肌肉並專注於身體的感覺,因此有助於入眠。由於放鬆的方式有許多種,且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見效,因此通常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進行。


五、認知策略
    與失眠患者討論,找出他們對於睡眠所抱持的不合理信念,讓患者了解這些信念是如何導致不良的睡眠習慣、造成過度的緊張焦慮以致影響睡眠,協助患者使用較具適應性的想法加以取代,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方式。

一般常見與失眠相關的不合理信念通常與下列主題有關:

►失眠可能造成結果的預期,如:失眠會造成嚴重的疾病
►對睡眠的控制感與預測感的信念,如:連睡覺都不能自己控制是很糟糕的事
►對睡眠需求量的信念,如:我一定要睡足8小時才行
►對特定行為可促進睡眠的信念,如:睡前喝酒可幫助入睡
 
回上層

芯明心理治療所

桃園市中壢區青峰路一段53-55號8樓
brightenmindclinic@gmail.com
0907-010-107

採用全球最先進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
建議使用Chrome、Firefox、
Safari最新版本瀏覽
Designed by 米洛網頁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