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明心理治療所
    CLOSE
  • 認識芯明
  • 團隊介紹
  • 服務項目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早期療育暨兒童個別心理治療
    • 青少年個別心理治療
    • 成人心理治療
    • 伴侶心理治療
    • 家族心理治療
    • 專業人員督導
    • 員工心理健康及員工協助方案
    • 預約方式
  • 衛教資訊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Copyright © 2019 MIRACLE

「我生氣了啦!」-如何處理孩子的憤怒情緒

  • 首頁
  • 衛教資訊
陳韻如 顧問 臨床心理師

當小孩問你…
「媽媽你不是說不可以隨便生氣,那你為什麼要生爸爸的氣?」
「電視上那些大人們為什麼生氣時要跳到前面去搶麥克風呢?」
「是不是真的要像人家說的那樣:『當別人打了你的右臉,再把左臉也讓他打』呢!」
…
對於這些與「生氣」有關的問題,身為家長該如何回答?

生氣從何而來…
其實「生氣」是相當正常和本能的情緒反應,當個體受到挫折、攻擊或是當需求不能被滿足時,這是最直接與自然的反應,然而在某限度的負面情緒累積範圍內,一般而言,我們都覺得可以控制自己,不會亂發脾氣;但是若負面情緒累積超出了我們所能承擔的範圍時,就會有所謂的「爆發」。此時解決問題的方式已經不是由理智主宰,而是心中憤恨的情緒在操控。


不同年齡不同的生氣表現
生氣的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情緒,其中,不同年齡的由於發展不同,當然也有不同的情緒表達及反應,有些孩子以外顯積極的行為表現,如:頂嘴、吼叫、罵人、攻擊、丟東西…等;另外有的則以內隱消極的方式呈現,如:生悶氣、不說話、故意不做任何反應、呆坐、甚至是哭泣…等。

學齡前的幼兒語言的發展未臻成熟,常常無法以語言合宜的表達自己的生氣情緒,因此很容易在累積諸多負面情緒之後,接著便以最直接的行動,也就是用發脾氣來表現情緒狀態,再加上學齡前的兒童,其重要的發展議題,則是尋求「獨立」,此時獨立的意義是指兒童隨著各項發展能力的逐漸增加,因此想要脫離對父母的依賴,很容易對成人的要求採取否定的態度,所以很容易在生活中表現出和大人的意見同,而遭遇到挫折,因此累積負面情緒的生氣機會大增,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老覺得兩、三歲的孩子似乎很容易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發好大的脾氣。然而往往隨著語言更加成熟,孩子逐漸學會以語言表達生氣情緒之後,暴躁脾氣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與改善。學齡階段的兒童,相較於幼兒有更多的方式,可以表達生氣情緒反應,也比較能讓外界知道他生氣的原因與理由。


「愛生氣」的由來
即便生氣是再自然不過的情緒反應,但我們也發現就是有些孩子特別容易產生這種單一的情緒,以下所說明的各項因素,則便是大大提高孩子產生「生氣」情緒的可能性:

1、 受到父母的影響:
父母本身的情緒不穩定焦躁不安、情緒波動起伏大的父母,容易引發孩
子的情緒不穩定,也容易表現出「生氣」的情緒,當然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,也學習、模仿了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;此外,若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情緒無法給予適時的回應,往往等到孩子發脾氣時才能正視孩子的表達,當然了使得孩子學會使用高度的情緒(生氣),以獲得父母的回應。

2、 兒童本身缺乏其他因應技巧:
兒童在生氣的過程中,得到額外的利益,像是可以達到操縱
他人、壓制他人,因此便以情緒反應面臨外界事物,而卻未因挫敗而學會因應的技巧;另外,有些孩子由於本身的能力缺陷或是障礙,造成他無法有效處理周遭環境對他的期待,因此,也很容易因有限能力感到沮喪進而憤怒、不滿。

從上述所提及的造成孩子容易生氣的因素中,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提醒,並且得以從中找到「預防」孩子愛生氣的方法,首先是:父母以身做則:父母本身如何面對挫折時的因應,以及一般的情緒調節,都將成為孩子模仿的示範,自己做不到的當然也無法孩子可以表現好;其次是:給予孩子合理的要求與適時的滿足:不合的要求以及需求無法獲得滿足,都是挫敗感後產生生氣的最大來源,因此,父母應該對孩子的能力進行考量,而給予合理的期待。


孩子生氣時,我們可以做是…
其實往往真正困擾大人們的不是孩子生氣的情緒,而是生氣後的行為反應及表現,其中最面對孩子生氣時最糟的處理莫過於大人也因而被激怒、要不就是直接投降。因此,對於孩子的情緒我們可以做的是:

1、 適當的生氣情緒,不要給予過多的回應: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下,也就是不會傷害自己或是影響別人的前提下,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,有時間去沈澱自己的情緒,如果孩子生氣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,那麼應該讓孩子了解到使用負面的情緒無法達到他的目的,同時並無法解決問題。

2、 過當的生氣表現,應給予適時的約束及處罰:若是孩子因生氣而做出傷害自己,此時,應將孩子做身體的約束,緊抱住他,讓他行動受到限制無法動彈,得以保護他的安全,並告訴他「你放輕鬆我就放開你」;若是孩子出現破壞物件、攻擊他人時,則應施予以「隔離法」-讓他暫停所有行動,一人在特定的時間及空間下不受任何干擾下,反省自己的所做所為。

3、 教導合宜的情緒表達技巧:教導孩子以語言來表達情緒,像是:「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!」、「如果你肯幫我的忙,我就不那麼生氣了!」,解決發脾氣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雙方可以坦誠的說出自己的感覺。當然不見得所有事情皆能得到圓滿解決,所以可以鼓勵孩子採取某些身體活動來發洩心中的憤怒,如:運動、在空曠地方大叫、打枕頭(沙袋)。

4、 從生氣的情緒中找出因應的策略及方法:在接納、同理孩子的情緒後,可以和孩子討論造成生氣情緒的原因,也就是讓他感到挫敗的理由,然後從中與孩子腦力激盪,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,有時甚至可以進行角色扮演,做為下次面對挑戰時的有效方法。

我們都知道情緒沒有所謂的對或錯,就連生氣也是如此,然而需要被修正的其實是情緒之後所表現的行為反應。孩子當然也有生氣的權利,做為父母的應是接納情緒,督導情緒之後的行為,「生氣」的處理,反而成為親子間溝通的重要機會。
 
回上層

芯明心理治療所

桃園市中壢區青峰路一段53-55號8樓
brightenmindclinic@gmail.com
0907-010-107

採用全球最先進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
建議使用Chrome、Firefox、
Safari最新版本瀏覽
Designed by 米洛網頁設計